术语

你在这里:
< 所有主题

服务端名称

Term Concept
DataMesh License 管理平台 FactVerse License 管理平台旨在帮助您更有效地管理订阅、许可证和用户。平台支持不同用户角色,包括一般的商务和销售代表,以及平台管理员
DataMesh FactVerse 平台 DataMesh FactVerse平台可支撑 DataMesh 客户端产品应用于培训、巡检、规划、监理等业务应用场景,为企业提供了多种解决方案,涵盖了会议协作、培训课件、工程验收、学习考评、工厂模拟等多个领域的需求
DFS(Data Fusion Services) 管理平台 DFS(Data Fusion Services)管理平台可设置数据接入接口,数据处理和加工规则,绑定孪生体和设备,确保数据能够成功发送到DFS服务,并实现后续的处理和应用

DataMesh Inspector

Term Concept
近景构件 基于您当前的位置,在您的模型动态加载范围之内的模型,这部分模型当前处于完全显示的状态,会根据您的位置变化而自动调整。
远景构件 基于您当前的位置,在您的模型动态加载范围之外的模型,这部分模型当前处于不显示状态,会根据您的位置变化而自动调整。
建筑场景 由一个/多个BIM模型建形成的建筑空间场景。该建筑场景作为设施运维/楼宇运维业务的数字孪生内容载体。
设备 建筑场景中的设备设施系统的最小单元,通常为设备设施运维/楼宇运维场景中进行排故、运行状态监控与管理的最小单元。
设备业务关系 设备之间的业务逻辑关系,如上下游连接关系、控制关系、故障影响范围等。这里的设备业务关系遵从BrickSchema标准,采用了BrickSchema标准规定的关系描述方法。
场景构建 将一个/多个BIM模型,构建形成可供Inspector客户端浏览查看的建筑场景的过程。
批注 在设备设施运维/楼宇运维/施工验收等业务场景中,根据现场发现的问题或情况,对其映射的构件3D模进行文字留言、拍照记录等形式的标注和说明。
留言 在设备设施运维/楼宇运维/施工验收等业务场景中,根据现场发现的问题或情况,对其映射的构件3D模进行文字留言、拍照记录等形式的标注和说明。
模型结构 用于展示建筑场景中的模型类型和层级关系。
漫游模式 基于3D模型的建筑场景间漫游,相对于MR能力支持的虚实叠加模式。
随览模式 在建筑场景中,显示各构件上的批注留言;通常在进行工程验收/设施故障核查时会使用此模式,以进行批注检查。
动态加载范围 随用户所处位置动态实时加载相应的建筑场景空间范围,该范围以用户在场景中的位置为中心点,分别沿 X、Y、Z 三个轴向延伸特定距离,展示此范围内的 3D 模型,超出此范围的模型则不予显示。
构件 建筑场景中的最小单元,通常以一个最小模型单位为主体,指代真实现场中的一个设备、一个元素。
辅助资源 用户在FactVerse资源库中的图纸、照片、模型等。用来辅助支持Inspector在现场的业务执行。
场景资源 用户上传的,用于生成建筑场景的一个或多个BIM模型文件。
场景资源数量 Revit里拆出来的实际的构件模型。
类别数量 类别指的是用于组织和管理模型元素的分类。每个类别包含具有相似功能或性质的元素,帮助在项目中进行视图设置、可见性控制和元素管理等操作。常见类别包括:墙体、门窗、结构构件、管道、电气设备、注释等。
检查记录 用户在某个建筑场景中进行的批注的汇总。

 

DataMesh Importer

Term Concept
模型面数 当前打开模型的三角面数量,用于衡量模型的复杂程度和细节级别。
模型顶点数 当前打开模型的顶点数量,用于表示模型的几何复杂性和结构细节。
贴图 3D模型表面添加的图案、颜色和细节的二维图像,增强模型的视觉效果和真实感。
实验性功能 实验性功能是一个专为前沿功能和新特性设计的试验入口,用户可以在这里抢先体验即将推出的功能模块。这些功能可能处于测试或优化阶段,旨在扩展产品能力、改进用户体验。
智能全选 该功能允许用户快速选择模型中所有实体节点,自动过滤掉空节点,从而提高编辑效率。

 

DataMesh Studio

Term Concept
剧本 剧本是Studio生产的3D演示内容,通过整合3D模型、动画、特效等元素,形成的线性衔接的沉浸式演示文稿。
角色 指剧本中可以独立选择、编辑或操控的任何模型、工具、图像、或其他多媒体资源。
场景 场景是一个可编辑的画布,用来承载和展示剧本中的内容。场景是构成整个剧本的基本单元,用户可以设计不同的场景来分阶段呈现信息,逐步讲解和展示他们的内容。
章节 章节是用于组织和管理场景的结构化工具,帮助用户将场景桉主题、篇章或逻辑进行分组和分类。
光源 光源是剧本中用于照亮对象的工具组件,模仿现实世界的光线。光源决定了场景中其他角色如何受到光照的影响,并产生阴影、反射和高光效果,从而增强场景的视觉真是感和氛围。
运镜 运镜是指通过控制摄像机的位置、角度和运动方式,以实现特定的视觉效果和叙事目的。运镜能够模拟现实中的摄像机运动,增强场景的沉浸感和视觉表现力。
拓展工具 用户可以使用DataMesh提供的扩展工具包,在Unity中制作个性化的文本、标签、按钮工具,并上传到云端使用。
路径点 路径点指的是用来定义角色运动轨迹的一系列关键坐标点。路径点通常用于控制模型、摄像机沿着曲线路径移动。
子物体 子物体是指在层级结构中作为父物体的下级物体。父物体可以包含一个或多个子物体,并且这些子物体会随着父物体的移动、旋转和缩放一起变动。
父物体 父物体是指在层级结构中作为其他物体(子物体)直接上一级的对象。父物体和子物体之间形成了层级关系,子物体的位置、旋转和缩放属性会受到父物体的影响。
动作列表 动作列表指的是管理橘色所有以添加动作的功能面板。列表按动作添加的先后顺序排列,并允许用户对这些动作进行管理和编辑。
出现 出现是指每个角色在添加到场景时自动生成的初始动作。这一动作定义了角色在场景中的初始表现,包括其出现方式和相关设置。
添加姿态调整 姿态调整动作允许角色在指定的时间内从其原始姿态过渡到目标姿态。这种动作主要用于调整模型的位置、选装、缩放,实现动态变化或过度效果。
添加分散 分散动作是将选中模型的下一级子物体均匀分散开的动作。这种动作常用于创建动态效果。
添加切面 切面动作允许用户在模型上添加一个切面立方体,以查看模型的切面效果。通过这种方式,用户可以切除与立方体相切的三个面,进而观察模型的内部结构或详细切面。
添加消失 消失动作是指一种动画动作类型,使得模型在指定的时间内逐渐消失。这种动作常用于实现模型的隐去、退场或消失效果。
添加链接 添加链接是指将模型设置为可点击的热区物体,当用户点击该模型时,可以跳转到指定的目标场景。这种功能常用于交互式演示、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等应用中,以实现场景间的导航或跳转。
配置动画 配置动画是指用户可以选择并播放模型上的动画。这种功能用于播放预先导入或模型自带的各种动画效果,如角色的行走、飞行、旋转等动作。
颜色变化 颜色变化动作允许用户控制模型的颜色变化。通过颜色变化动作,用户可以设置模型的颜色渐变、闪烁等效果,增强模型的视觉表现力。
遮挡 遮挡是模型角色的特殊设置,尽管在AR播放时它是不可见的,但它能够遮挡其后面的虚拟内容。这样可以让现实场景中的虚拟物体与背景对象之间形成遮挡关系,从而增强AR场景的真实性和沉浸感。
位置交互 位置交互是在Studio用于培训考核的功能。它允许用户为模型角色定义从当前姿态到目标姿态的一次交互,员工需要在培训过程中通过互动将模型移动到正确的位置。这种交互方式可以帮助模拟实际操作场景,考核员工的操作准确性。
渲染环境 是剧本中的一种全局配置,用于模拟天空、远山或太空等背景环境,会影响场景的亮度、光照效果和模型的反射表现。
剧本定位 在剧本定位模式下,用户可以设置定位二维码或定位锚点。这些定位角色用于记录剧本中的特定位置和旋转信息。用户在现实空间中通过扫描二维码或者锚定现实锚点,能够使虚拟场景中的物体与现实环境中的位置相对应,从而实现虚实映射和场景的精准定位。
参考模型 在定位模式中,用户可以添加一些用于辅助定位的参考模型。这些模型作为虚拟对象的对照物,与现实世界中的物体相对应。剧本的构建通常围绕这些参考模型进行,定位时,通过对齐参考模型和现实物体,完成虚拟场景与现实空间的精准对位。
定位码 定位码是用于实现虚拟内容定位的二维码。在剧本中,定位码记录了虚拟场景中的位置和旋转信息,而在现实环境中,通过扫描物理世界中的二维码,系统将虚拟内容的位置与现实位置进行匹配,实现虚实映射和定位。
移动工具 移动工具是一种用于剧本构建中的操作辅助工具。开启后,选中的模型或角色会显示三个箭头,分别指向X、Y、Z三个轴的方向。用户可以通过点击并拖拽这些箭头,控制对象沿着各自轴线的方向进行直线移动。
热区 热区是在为角色添加链接动作后设置的一个交互范围,通常表现为一个以角色中心为中心的立方体。用户可以编辑该热区范围的长、宽、高,来控制触发交互的区域大小。在内容播放时,当用户点击热区范围时,便会触发预设的场景跳转或其他互动行为。
公共中心 公共中心是在用户将多个角色组合在一起后配置的组合中心点。当选择公共中心时,系统会根据组合内所有角色的位置计算出一个公共中心点,作为整个组合的中心。此时,对组合进行的旋转等操作将以公共中心点为基准进行。
指定角色 指定角色是在组合多个角色后,通过选择组合中的某一个特定角色,将该角色的中心点作为整个组合的中心点。此后,对组合进行的旋转、移动等操作都将以该指定角色的中心点为基准进行。
投影方式 投影方式是在3D设计工具中用于决定场景渲染和显示的视角方式,常见的投影方式包括正交投影和透视投影两种。
正交投影 正交投影是一种平行投影法,所有投影线彼此平行并且与投影平面垂直。这意味着从物体各个方向投射到平面上的影像与实际物体的尺寸不变,不受物体与投影平面的距离影响。正交投影强调真实尺寸,适用于精确度要求高的领域。
透视投影 透视投影是一种投影方法,所有投影线从一个视点(眼睛或相机的位置)发射,并穿过物体,最终投射到投影平面上。投影结果表现出物体远小近大的效果,使物体更接近人类视觉的真实感。透视投影强调视觉效果的真实感,适用于渲染三维空间的视觉表现。
重置视角 在3D编辑器中,用户可以使用“重置视角”功能,快速调整当前编辑视角至选中角色或场景中心的视角,以便于进行更精确的编辑操作。
场景目录 用于可视化展示当前编辑剧本的场景结构,类似于PPT的大纲视图。
幕布烟雾 一种预设特效工具,在场景中产生烟雾团爆开的效果,增强视觉表现力,为用户的3D内容添加动态元素。
源文本 在文本框工具中,用户可以配置多语言,以便在不同的应用语言设置下显示相应的文本内容。在多语言配置过程中,用户可利用一键转译功能快速生成源文本的其他语言版本,提高效率。
故事线 故事线是一种新的可播放文件类型,由多个故事节点连接组成。每个节点绑定对应剧本的章节,通过节点间的连接关系定义了多个章节之间的播放跳转逻辑。
故事节点 故事节点是故事线的基本组成单元,承载着具体的剧本章节,并定义了节点间的跳转关系。每个故事节点对应一个独立的剧本章节,通过它们之间的连接,可以灵活地组织内容播放顺序和逻辑,支持非线性跳转的播放体验。
连接点 连接点是用于定义故事节点之间播放顺序的关键要素,包括连入点和连出点两种类型。当一个节点的连出点与另一个节点的连入点相连时,表示第一个节点播放结束后会自动跳转到下一个节点,从而实现节点间的播放衔接和逻辑控制。
连入点 连入点是故事节点的一个功能点,用于定义节点的播放起点。当其他节点的连出点与某个节点的连入点相连时,这一连入点会触发对应节点的播放逻辑,标志着该节点内容的开始。连入点确保了故事线播放时节点之间的逻辑衔接,使内容按照预定的顺序流畅播放。
连出点 连出点是故事节点的一个功能点,用于定义该节点播放结束后的跳转出口。当连出点与其他节点的连入点相连时,它指示故事线在当前节点播放结束后自动跳转到目标节点,继续播放其内容。连出点负责连接节点间的播放顺序,使故事线的播放流程具有灵活性和可控性。
跳转点 跳转点是故事节点中的功能点,用于承载播放过程中手动触发的跳转关系,与自动触发的连接点不同。跳转点允许用户在当前节点的播放过程中,通过热区交互即时切换到其他节点,从而实现更加灵活的播放控制和交互体验。
画布 画布是用于编辑故事线的工作界面,用户可以在画布上直观地创建、排列和组织故事节点,并通过连接点或跳转点将它们连接起来,从而定义故事节点之间的播放关系和交互逻辑。这一界面提供了可视化的操作方式,帮助用户高效地规划和编辑复杂的播放结构。
触发指令 触发指令是配置可交互对象(如按钮或链接)跳转动作的关键配置。通过设置触发指令,可交互对象能够在播放过程中识别并执行特定跳转,如切换到指定的故事节点并播放其关联的剧本章节,从而实现动态播放和互动功能。这种机制为用户提供了灵活的跳转控制方式,支持更丰富的播放体验和交互设计。

 

DataMesh One

Term Concept
标准模式 播放器的模式选项之一,主要用于播放内容和进行多人协同操作,适合常规使用场景。
培训模式 专用于学员进行混合现实学习和培训考核的模式,帮助用户在虚拟环境中完成学习任务并进行评估。
活动 在此模块中,用户可以创建并参与多人协同活动,所有参与者共享主讲人的播放进度,实现同步观看和互动体验。
位置参照 指在虚拟内容播放时,用于定位虚拟内容的参照方式。用户可以选择基于当前播放内容进行定位,或使用场景的第一帧内容作为定位参照。
首帧 在虚拟内容播放时,使用第一个场景的第一帧内容作为虚实叠加的定位参照点,以确保虚拟与现实环境的精准对齐。
实时 基于当前播放的内容进行虚实叠加定位,确保虚拟内容与现实环境在播放过程中保持动态对齐。
场景轴 操作辅助工具。开启后,选中对象周围会显示指向XYZ轴的三个箭头。用户可以通过点击并拖拽箭头来沿XYZ轴方向直线移动对象,方便精确调整位置。
步骤列表 步骤列表是用于查看和管理剧本结构的功能,展示了剧本中包含的所有场景和章节。用户可以通过步骤列表快速了解剧本的整体布局,并在编辑或播放过程中直接切换到目标场景或章节,方便调整内容或高效演示。这一功能类似于PPT中的大纲视图,有助于提升内容组织和导航的便捷性。
注视模式 注视模式是One的定位方式之一。用户在设备捕捉到的平面上,选择一个位置放置3D内容。这种方法操作简单,适合快速放置小型3D内容,尤其在需要便捷且无需复杂调整的场景中表现出色。
锚定定位 锚定定位是一种通过虚实映射实现精确定位的方法,用户在现实环境中锚定一个位置和方向,与3D内容中的定位码进行匹配。定位码包含了具体的位置信息和方向参数,用于确保虚拟内容在物理空间中的精准放置。这种方法适用于对定位精度要求较高的场景。
扫码定位 扫码定位是通过扫描现实环境中的二维码实现3D内容放置的方法。用户将二维码摆放在实际位置后,扫描该二维码,系统读取其位置信息和方向,将对应的3D内容精准放置到二维码标示的空间位置中。这种方式适合需要明确虚实位置对齐的场景。
手势操作 手势操作是一种在播放3D内容并进入编辑模式时使用的交互方式。用户通过设备屏幕(如手机、平板)或AR眼镜的手势交互,可以直接拖拽3D模型,对其位置、角度等属性进行调整。此方式主要用于满足临时的查看或简单调整需求,具有直观、便捷的特点。
摇杆操作 摇杆操作是一种编辑交互方式,允许用户通过轮盘UI来控制选中模型的位置和旋转。这种方式特别适合进行临时的查看和调整需求,使用户能够精确控制模型的姿态或位置,提升编辑的灵活性和效率。
定位模式 定位模式是用于调整AR中3D内容在现实空间中的摆放位置的功能。它包括以下几种方式:
• 注视定位:通过设备视线选择放置位置,适合小型内容的快速放置。
• 扫码定位:通过扫描二维码,精确将3D内容放置于二维码标定的坐标。
• 锚定定位:基于特定位置和方向进行精确映射。
• 轮盘定位:通过轮盘UI进行位置和旋转调整,适用于临时查看。
编辑模式 编辑模式是指用户在AR播放或3D内容展示过程中,通过交互操作对内容进行修改或调整的模式。它通常允许用户直接操作3D模型,进行位置、旋转、缩放等编辑,以满足特定查看或展示需求。编辑模式可以通过手势操作、摇杆控制或其他UI工具实现,帮助用户对虚拟内容进行快速且灵活的调整。
切换情节 切换情节是播放故事线时的一个功能,允许用户查看当前故事节点能够跳转到哪些其他节点。用户可以直接使用此功能浏览所有可跳转的节点,同时查看已观看过的节点列表,便于返回到之前查看的故事节点。这种功能增强了用户对故事线的控制与导航,提升了观看的灵活性和便利性。
SSO 登录 SSO(单点登录)系统允许用户通过企业认证的系统账号快速登录DataMesh产品,无需再次进行单独的用户认证。这种方式提高了登录的便捷性与安全性,避免了多重登录的复杂性。
离线模式 离线模式是指在没有网络连接的情况下,用户依然能够使用产品的部分功能,并访问本地缓存数据,待设备重新连接到网络时同步更新数据。
学习 学习模式是用户通过播放端进行课程学习的一种模式。在这种模式下,学员可以按照设计好的课件进行学习。完成学习后,系统会记录学员的学习进度,并将这些记录保存到生涯跟踪中,帮助学员和管理者了解学习进展和成果。
考试 考试模式是用户在课件中进行知识测试的一种方式。在此模式下,学员需要完成指定的考试课件。完成考试后,系统会记录学员的考试成绩,并将这些记录保存在生涯跟踪中。学员的考试成绩可以用于评估学习成果,并帮助改进未来的学习路径。
生涯跟踪 生涯跟踪用于记录学员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各种记录,包括学习进度、考试成绩等。这些记录被保存在用户的个人档案中,方便追踪学员的学习历史、成绩变化和学习成果,帮助考核者评估学员的成长,并为未来的学习路径提供数据支持。
Avatar 指MR模式下,学员的虚拟分身。收集学员的设备位置信息后,将其通过Avatar形式进行展示,旨在帮助老师监考时,展示学员和虚拟对象的相对位置。

 

DataMesh FactVerse

Term Concept
选择题 题目类型之一,用户可以创建由一个题干及多个选项组成的选择题,答题者需要从这些选项中选择一个正确的答案,旨在考察学员通过观看相关演示内容后,做出正确选择。
实操题 题目类型之一,主要针对Director用户,用户可以创建需要学员动手操作的实操题,是一种侧重于考查学习者实际操作能力和知识应用能力的题目类型,旨在让学习者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操作中,以完成特定任务,解决实际问题。
内容查看题 题目类型之一,主要针对Director剧本内容,用户可以创建需要学员观看一定时间的考题,是一种旨在检验学习者对软件内特定学习内容查看、理解和掌握程度的题目类型,辅助学员强化记忆,避免忽略重点。
自定义题 题目类型之一,主要针对数字孪生场景内容,用户可以创建需要学员动手操作的实操题,是一种侧重于考查学习者实际操作能力和知识应用能力的题目类型,旨在让学习者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操作中,以完成特定任务,解决实际问题。
主线任务 主线任务是指围绕培训核心目标和内容设置的、具有连贯性和递进性的一系列关键内容,是学习者需要重点完成的主要学习任务,为学员引导学习方向、构建知识体系等重要作用;
支线任务 支线任务是针对主线任务的相关考点,设定考点持续判断机制;
个人成绩 个人成绩是针对单个学员的任务模式下培训课件完成情况和考试情况进行总结,并通过数据可视化面板进行展示,旨在帮助老师掌握单个学员的培训情况,以便做出针对性调整;
整体成绩 整体成绩是针对任务模式下相关课件的所有参与学员的考试情况进行总结,并通过数据可视化面板进行展示,旨在帮助老师全面掌握课件整体的考试情况;
角色管理   创建和管理不同的角色,这些角色对应场景中的数字孪生体,如操作员、驾驶员、挖掘机、塔吊等;
任务模式 任务模式是培训组的学习模式之一;
特点:任务模式小组的学员通过学习和考试任务,了解自己对技能的掌握程度。
成绩记录:任务模式小组的成绩将记录在客户端和 FactVerse 平台。
访问权限:需要培训讲师手动添加学员,只有小组内的学员才可以参加学习和考试任务。
自由模式 自由模式是培训组的学习模式之一;
特点:学员可以自主选择课程,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成绩记录:自由模式小组的成绩不参与统计和记录。
访问权限:不需要手动添加学员,企业内所有用户都可以访问。
操作数据 指学员参加考试后,是否将考试数据上传后台的状态,旨在为管理用户监测学员的数据上传状态。

目录